网站首页 -> 重要发布 -> 审议意见 -> 正文
榆林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审议意见
  • 信息来源:
  • 发布日期:2020-07-12
  • 作者:
  • 【文字
发布时间:2020-07-12  编辑:李东


2020年6月24日,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4次会议,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《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》。会议认为,近年来在全市加快实现“三大目标”,扎实推进“七个方面九件大事”的背景下,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、医疗救治能力、人才队伍素质等逐年提升,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。但还存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以及医疗救治体系、信息网络体系、人才队伍体系、应急响应机制等建设不到位问题。对此,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审议意见:

一、转变观念,狠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

全面落实补短板、堵漏洞、强弱项”总要求,抢抓国家大力投资公共卫生事业机遇,国家卫健委包扶清涧、子洲机会,尽快出台《榆林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(2020年—2022年),争取更多项目投资、更多政策红利,全面提升我市公共卫生发展水平,直至构建起与“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”目标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。

二、加大投入,狠抓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

一是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既定任务,全力加快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新建和改扩建项目,以及市福利院迁建项目推进步伐,确保按期建成投用,不断提升我市疾病防控能力;二是财政投资向基层倾斜,在城区要按照“现有做强、新建做好”的原则,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水平发展,在乡村要按照“结合实际、扩展功能”的原则,推动新建和原有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向公共卫生方向发展,努力夯实基层防控基础;三是全面完成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,按计划配齐疫苗冷链设备,将疫苗接种率保持在高位水平。

三、按照标准,狠抓医疗救治体系建设

一是对标国家规范要求,尽快启动市传染病医院以及市县两级公立医院传染病楼、传染病区新建和改造工作,筑牢传染病治疗基础;二是适当延长并认真落实《榆林市引进培育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若干政策》,全力引进知名医疗卫生机构(管理团队)、重点专科学科和高层次人才,提升我市医疗救治水平;三是按照县招乡管村用”模式,着力为基层引进培养一批“本土化、留得住、用得上”的卫生人才;四是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,合理下沉医疗资源,逐步将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3个三甲医院托管,将乡镇卫生院交由县市区综合医院托管,切实改变城区医疗资源过剩、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;五是尽快研究出台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办法,赋予公共卫生机构一定的人事自主权,同时提高公共卫生机构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,激发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
四、多措并举,狠抓应急响应机制建设

一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、成员单位紧密衔接,上下左右完全畅通,高效运转的应急响应体系;二是新建和改造提升全市院前急救设施设备,着手组建公共卫生应急救队伍,不断强化应急救援职能,全面完善物资储备体系,尽快建立功能完整、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体系;三是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,高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,涵盖应急指挥调度、疾控预防、医疗救治、健康执法、监测预警、远程会诊等全部卫生内容,实现各类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。

五、强化监督,狠抓审议意见落实落地

市县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,按计划全力加快三年行动计划既定项目推进步伐,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,市政府每年年底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项目推进情况;市人大常委会将对照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表,按年度进行回访督办,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,全面筑牢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础。